答疑解惑
成人高考
学校概况
东北电力大学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吉林省吉林市。学校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1958年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原隶属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2005年学校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学校入选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己任,主动适应国家电力工业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需求,形成了以电力特色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学校共有14个学院,50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理、管、文、法、经、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5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9个,其中一流学科4个、优势特色学科4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方针,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学校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个,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4个,吉林省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文科基地等26个。近年来,学校承担包括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800余项,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43项,为推动科技进步以及电力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韩国、德国等国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和学术交流。1998年获批培养外国留学生。2000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校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012年,教育部批准学校与英国史萃克莱德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011年,学校获批为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实施院校。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
近年来,学校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一大批先进教师群体和以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为代表的优秀大学生群体。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始建于1949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1981年电气工程学科获批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3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96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4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7门,先后获得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本专业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二、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备电气工程学科的知识基础,掌握扎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生产制造、信息处理、实验分析、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侧重于电能生产、转换、传输、分配及控制的原理与技术,面向电力系统运行、维护、设计、建设领域,兼顾电力一次设备与二次装置的设计、开发、制造技术。
三、主要课程
设置有电路原理、电磁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单片微型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等理论课程;设置有电子工艺实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发电厂课程设计、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变电站自动化仿真、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和科技开发等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电力科研院所以及设置有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等,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一、专业概况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创建于2014年,是依据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国家智能电网建设之急需而开设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专业。专业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拥有吉林省重点实验室2个、吉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吉林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精品课程2门,获省级科研成果奖、教学成果奖10余项。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二、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掌握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智能电网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运维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团队协作、外语运用和持续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管理和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以智能电网为背景,注重电力系统、智能电网信息采集、信号处理、通信理论以及计算机应用的全面训练,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为侧重点,强调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重点培养智能电网信息工程领域的特色人才,同时兼顾通信、计算机等其它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
三、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数字电子、C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电机学、光纤通信、计算机网络、电力系统分析、数据挖掘、智能电网信息安全、智能电网在线状态监测、智能电网通信技术。
四、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就业到电网公司、发电集团公司从事电力信息系统分析与运维、产品设计、研发、技术支持等工作,或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计算机等方面的研发及技术支持工作,或攻读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
电子信息工程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始建于2001年,是吉林省特色专业。主要面向能源电力行业信息化需求,培养具有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制造、开发、技术支持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拥有吉林省重点实验室2个,吉林省教学团队1个,吉林省精品课程4门。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二、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高度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电路、电子技术、信息获取与信号处理、微处理器原理及其软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等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主要课程
设置有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电气与电子测量、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嵌入式系统技术与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现场总线技术、EDA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应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技术、电力系统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理论课程;设置有电子工艺实习、DSP应用课程设计、高级语言课程设计、EDA课程设计、通信技术应用实践、生产实习、电气与电子测量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制造、开发、技术支持等工作。主要就业单位为电子和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以及能源电力领域的电网公司、发电集团和科研机构。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
通信工程
一、专业概况
通信工程专业始建于1983年,是吉林省最早设立通信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2005年获批“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拥有吉林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吉林省级精品课程2门,出版教材12部。获省级科研成果奖、教学成果奖20余项。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二、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通信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运行、实验分析、技术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以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和应用为主体,以信息处理、无线通信、电力通信、通信网与交换及多媒体通信为方向,并侧重于通信技术在电力调度通信等专网的实际应用。
三、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传输理论、数字信号处理、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通信网基础、通信电子线路、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无线通信原理和现代交换技术等。
四、就业方向
可在通信、电子、电力、广播电视等相关领域,从事现代通信系统、通信网、信息传输与处理系统以及通信、电子设备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营、施工、维护及技术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
- 2025-04-28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成人高考202
- 2025-04-28大连财经学院成人高考2025年大专毕业可以
- 2025-04-28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考2025年报名
- 2025-04-28东北林业大学成人高考2025年报考大专都需
- 2025-04-28哈尔滨理工大学成人高考2025年大专毕业证